提起乐园,很多人会想到迪士尼。
城堡、童话、想象、探险、欢乐……
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梦幻天堂里,人们个个笑逐颜开。
这座尖塔城堡,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欢乐的象征。
今天铺子要说的也是一部关于乐园的电影。
《佛罗里达乐园》
这部被很多人列入年度十佳的儿童电影,分级却是R级。
十七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。
美国佛罗里达州,世界知名的主题公园的天堂。
迪士尼乐园、海洋世界、环球影城……
其中的华特迪士尼世界,是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主题乐园。
总面积高达124平方千米(上海迪士尼为7平方千米)。
除开主题景区,这里还有着32家度假酒店、784个露营地。
在这里,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消费8000美金。
但这注定是有钱人的烟火。
华特迪士尼旁边是一个破败的小镇。
故事就发生在小镇里,一个叫做“魔幻城堡”的廉价汽车旅馆。
住在这里的有人有得了怪病,脚变很大;有人被警察抓走过很多次……
总之,就是一个边缘人聚集地。
六岁的女孩穆尼和二十二岁的单亲妈妈哈莉就住在这里。
她们二人穷困潦倒。
房租是东拼西凑,能拖就拖。
吃饭靠在餐馆打工的闺蜜搞点残羹剩饭。
之前哈莉有一份舞女的工作,拒绝客人性服务后被开除。
想找份正经工作,给迪士尼乐园投了很多次申请。
乐园还是不肯雇她。
不过,这部电影不是一出苦情戏码。
这部电影没有刻意卖惨煽情,控诉批判;也没有刻意美化底层,悲天悯人。
它自然真实展示了底层的生活。
有丑陋粗鄙的一面。
穆尼和她的朋友会朝着新房客的汽车吐口水。
并且边吐边骂:臭婊子。
还会偷偷跑到旅馆电房,扳下电闸;往游泳池里扔死鱼;跑到废弃的小区里打砸、放火,然后逃之夭夭……
哈莉会去超市买一些山寨香水,然后带着女儿穆尼去乐园附近。
靠女儿卖惨,兜售这些山寨香水骗钱。
哈莉和曾经的闺蜜撕逼之后,解决问题的方法——打架。
也有些许温情。
有人上门找事,旅馆经理鲍比会出面帮助。
洗衣店老板会安慰哈莉,一切都会过去的。
哈莉会带着穆尼和她的朋友,去路边搭车。
跑到迪士尼附近,看一场烟花表演帮穆尼的朋友庆生。
而无论是这些温情还是丑陋,都被导演包裹在糖果色的外衣下。
这个世界丑陋也好,温情也好。
在六岁的穆尼眼里,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的大型游乐场。
穆尼和朋友们到处探险,经过的每一栋彩色的楼。
想吃冰激凌,就并且编织着幼稚的谎话,向路人要个几美分。
成功要到足够的钱,买个冰激凌一人一口地吃着。
“我和冰激凌接吻了,我可以和冰激凌谈恋爱吗?”
底层挣扎生活越残酷,小孩子那种童年的美好也就越动人。
成年世界的一切,在他们看来都是似是而非的胡言乱语。
有钱没钱,吃啥住哪?通通不在考虑范围内。
温情苦涩?不,她们爱就拥抱,分离时就告别。
他们野蛮粗狂地生长着。
在与母亲血浓于水的亲情里;
在与自己小伙伴天真烂漫的友情里。
直到某天,儿童和家庭管理局来到穆尼家里。
考察后,剥夺了哈莉对穆尼的抚养权。
告诉穆尼,她将会被带到另一个陌生家庭。
穆尼逃跑了,她一路跑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家里。
生活正式开始对她长牙舞爪。
那些无奈、别离、痛苦。
她也要正式告别这个所谓的“佛罗里达乐园”。
本片导演肖恩贝克一直将他的镜头对准于底层边缘人士。
2015年,他用iPhone5拍摄了一部《橘色》。
《橘色》讲述了在光鲜好莱坞的角落里的变性妓女的故事。
《橘色》
和《佛罗里达乐园》一样,《橘色》也不是一出苦情戏码。
它也自然真实展示了底层的生活。
究其原因,导演自己就在社会底层徘徊。
早年都是拍几万美元的超小成本电影。
拉不来投资的时候自掏腰包,结果赔的一干二净。
拍摄《橘色》的钱还是他一位电影粉丝的投资。
使用iPhone5拍摄也不是实验先锋噱头。
就是因为穷。
40多岁的肖恩贝克,还要找自己父母接济生活。
《橘色》成功后,他顺利为《佛罗里达乐园》筹到了钱。
而《佛罗里达乐园》也成为了奥斯卡新宠。
肖恩贝克对自己女朋友说——
“你知道吗?我今年46岁了,现在我终于、终于、终于不用再为付不起下个月房租而害怕了。”
他活在底层,作品也聚焦于底层。
而底层的生活,总是——“未满17岁禁止观看”。
导演在一篇访谈里说:
我所有的片子好像都是讲述经济上十分贫困、被社会孤立的、被排斥的、边缘化的人。我们忘记了被物质主义剥削的人们,不管是生活在洛城,活在好莱坞阴影下,还是在佛罗里达,活在庞大主题公园的阴影之下。
我希望关于边缘人群和亚文化的故事被讲得越多,这种意识就传播得越广,这些人就不用变得那么边缘。我的目标就是给这些通常不人性化的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,这样大家能受到鼓舞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。
不居高临下地怜悯,或者自以为是地批判。
把镜头冷静地对向现实,给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。
电影铺子
微信 | movpuzi
电影大餐、生活甜点,荤素搭配,常吃不累
长按二维码▲识别关注